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笔趣阁 www.bqg.cx,中国文学史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(三)

    有一次,張愛玲和我說:“我是個自私的人”言下又是歉然,又是倔強。停了一停,又思索著說:“我在小處是不自私的,但在大處是非常的自私。”

    她甚至懷疑自己的感倩,貧乏到沒有責任心。但她又說:“譬如寫文章上頭,我可是極負責任的。”究竟是什麼回事呢?當時也說不上來。但也隨即得到了啟發。是幾天之后,我和一個由小黨員做到大官的人閒談,他正經地並且看來是很好意地規勸我:應當積極,應當愛國,應當革命。我倦怠地答道:“愛國全給人家愛去了,革命也全給人家革去了,所以我只好不愛國了,不革命了。”

    正如魯迅說的:正義都在他們那一邊。他們的正義和我們有什麼相干?而這麼說說,也有人會怒目而視,因為群眾是他們的,同志也是他們的、我又有什麼“們”?好,就說是和我不相干吧。于是我成了個人主義者。

    再遇見張愛玲的時候,我說:“你也不過是個人主義者罷了。”這名稱是不大好的,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╳但也沒有法子,就馬馬虎虎承受這個名稱吧。(編註:原文如此,想是經檢查之故。)

    說到“沒有法子”和“馬馬虎虎”想起一次和清水、池田兩位談天,他們很驚奇這兩句中國特有的流行語。我說這兩句話是民國以來纔有的。幾十年來,英雄們來來去去,一個個摩拳擦掌,在那裏救國救民。而人民,卻只是趕著看熱鬧,你問他遊行他也去,你叫他喊口號他也喊。回來問他怎麼樣?他說是“馬馬虎虎”但凡英雄們,無論是土著的,外來的,總是異口同聲的嘆氣,對于這樣的人民“沒有法子”也幸虧這“馬馬虎虎”人民纔不至于被騙光,使得英雄們作惡“沒有法子”作得澈底。

    還是各人照管照管自己吧。同時也不妨聽聽公說公的理,婆說婆的理,當作餘興。“到底是上海人”裏讚揚上海人的這種聰明,與幾乎具有魅惑性的幽默,但不是俏皮。

    這樣的個人主義是一種冷淡的怠工,但也有更叛逆的。它可以走向新生,或者破滅,卻是不會走向腐敗。如今人總是把個人主義看做十五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專有的東西,殊不知歷史上無論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都是這樣的。奴隸社會也好,封建社會,資本主義社會也好,當它沒落之際,都是個人被團體淹死,而人類被物質淹死。有如一家破落的大戶,奴隸厭倦主人,主人也厭倦奴隸,生活的一角更沉緬于奢侈,而生活的全面則是物的貧乏,使人心因為吝薔而收縮。一切成為不可忍受,如“論寫作”裏說的有一種“壅塞的憂傷”人也“霧數”物也“霧數”沒有一樁順眼的。要活下去,是只好出走,如“走,走到樓上去!”裏說的“去接近日月山川”並且把物從陰暗的角隅裏拖出來,拆散,一件件洗乾淨了,也得個爽心悅目。蘇格拉底與盧騷就是這麼的要袪除氤氳于“霧數”的東西上頭的神秘,而訴之于理性。他們都是個人主義者。盧騷還挑戰地說:“我即使不比別人更好,至少我是和別人不同的。”

    講到出走,她的一張照片,刊在“雜誌”上的,是坐在池塘邊,眼睛裏有一種驚惶,看着前面,又怕后頭有什麼東西追來似的。她笑說:“我看看都可憐相,好像是挨了一棒。”她有個朋友說:“像是個奴隸,世代為奴隸。”我說:“題名就叫逃走的女奴,倒是好。”過后想想,果然是她的很好說明。逃走的女奴,是生命的開始,世界于她是新鮮的,她自個兒有一種叛逆的喜悅。

    但她和蘇格拉底、盧騷他們都不同。紀元前四世紀的希臘只是在解體中,后面並沒有新的時代,蘇格拉底的理性沒有現實的東西可以依附,隨后是被吸收到基督教裏去了。尼羅時代的羅馬也是有沒落而無新生,如顯克微支的“往何處去”裏所寫的,人們倦怠于生活,盛行了諷刺,但終因時代沒有前景,所以諷刺也漸漸稀薄,成為無害的警句,過后是無結果地消失了。一時代的沒落之后倘使隨來的是空虛,是開不出文學的花來的。

    盧騷的時代卻是有著資本主義革命的前景的,所以盧騷對于舊時代是譴責,不再用諷刺。他有“民約論”有“愛彌兒”替時代開了藥方。

    如今的情形可又是另一種。文學上從諷刺發展到譴責,再發展到對于新事物的尋求,往往是經過一串長的程序的,而現在卻是壓縮在一起。例如魯迅,在他同時寫的作品裏就有諷刺,有譴責,有尋求,並且有開方。這是因為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連續的革命與連續的反動之故。但魯迅在開方上頭是錯了,他的參加左翼文學是一個無比的損失。他是過早地放棄了他的個人主義。個人主義是舊時代的抗議者,新時代的立法者,它可以在新時代的和諧中融解,卻不是什麼紀律或克制自己所能消滅的。

    魯迅的遭遇比果戈理好,果戈理的諷刺沒有下梢,他竭力和空虛掙扎,想歸結到有所尋求,但終于自己燒掉了死魂靈的后半部。他的晚年是可哀的。魯迅的諷刺卻是有尋求,所以能不受空虛的襲擊,而走向如火如荼。但魯迅的收場也並不比托爾斯泰或果戈理更好。托爾斯泰是偉大的尋求者,但一開方,就變個枯竭的香客了。魯迅開的方是史太林一味,也等于宗教。而在過早地放棄個人主義上頭,則魯迅和果戈理在晚年同樣的被什麼紀律所犧牲了。
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