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笔趣阁 www.bqg.cx,刀尖上的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将到城门,秦光弼邀请老黑道:“入城吧。”

    二哥眼角瞥一瞥城门前出出入入的人流,反问:“李头在么?”

    秦哥随口答曰:“还在南边,李三弄了块盐田,看盐田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盐田?”没听过啊,顾名思义,“田里长盐?田里能他妈长出盐来?”

    “是出盐。俺也不知咋整,瞧过一次,大片大片地里就出盐,李三指着这个发财呢。”秦光弼说着从腰间摸出一个布包,黑手掏出把雪白的盐粒,这是刚刚配发使用的。有两种,一种是大块的盐块,出征时配发,这种细盐平时使用。目前只在燕城这边适用,尚未推广全军。听了老秦解说,二哥接过,把舌头舔舔,味道不错,比他营里的强多了,一点杂味没有。顺手将秦哥的盐袋子揣进怀里。

    对他这横抢的手段,秦光弼只好认栽。

    二哥道:“多远?”

    秦哥估摸道:“数十?一百里地吧。”

    “成,你派个向导,爷爷不入城了,直接过去。”

    秦哥扯住道:“百十里呐。羊我都杀好了,有烧刀子。”

    “不吃了。”天色尚早,二哥大义凛然地决定工作第一,享受第二,硬是讨了向导领路,奔南而去。想不到酒肉都留不住这黑厮,是转了性么。本想跟老黑叙叙情谊的秦光弼有些失望,只好领着手下自去享用。

    咱二哥就是诚心。

    非要爷爷来送,那就送个痛快。

    进城?吃酒?进什么城,吃什么酒。

    暗自得意的二哥正晃晃悠悠在马上打盹,就听耳畔有女声响起:“怎么,将军知我要跟安抚使,不欢喜么?”

    真是直击灵魂。

    扫剌就怕这妹子惹事,特意让人把她看严。二哥也想躲远些免得麻烦,所以这路也不曾见,也没出事。可哪有千日防贼的。这萨仁那不知怎么,窥得一空逃脱,就跑来折腾老黑。二哥再说见多识广,却哪见过如此猛恶的娘们,母大虫都要望尘莫及。杀伐果断的屠子哥只能装聋作哑,催马快走。

    还好扫剌发现的快,赶紧过来将妹子拉跑。

    风中飘来银铃般的笑声。

    真是成精了呀这个。

    急行半日,就有斥候接上了头。

    行军、扎营,都要有斥候、游骑巡哨警戒,一丝马虎不得。

    渐渐就见到大片的营帐与许多军士。

    此时天色已晚,炊烟袅袅,军士们忙碌一日,正准备吃饭。

    来迎接他的是魏东城。都是老交情,二哥便问他募兵之事。魏东城道:“只数日,山北各砦募了二千兵。一部补充战损,千余编做山北左右两个营。山北各寨常年与胡儿厮杀,兵源甚好,边走边练,已有模有样了。”如今魏东城就是山北左营的头头。

    二哥将谭家叔侄俩交给李三后,就没再关注山北各寨的事,此时听说,心中仍有些唏嘘。内心深处,他是有些为老谭感到惋惜。祝贺了魏哥高升,凑趣道:“送了那些财货回去,谁不眼热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应募者甚众,若敞开招募,再募数千亦不难。”魏东城道,“李帅说,今岁够用,待秋收再看。”二哥心想,这帮杀才踊跃应募他信,但是说还能募来几千,怕是不易,真有这些丁口,还有秃头蛮什么事?除非寨子里不留人了?

    说着,眼前就出现了一片片白花花的田地。二哥没想到地里真能长出盐来,指着问:“那,那不是盐田吧?”

    魏东城目光也有明显有些迷茫。道:“正是。李帅就在那边,走。”

    又行片刻,就见李家兄弟俩从一道土坎上下来,围着一垛高高堆起的盐山说话。是盐山吧?白花花一大堆,还能是别的什么。

    已有人去汇报,李家兄弟向这边望望,见了二哥,就向过来。老黑赶忙上去,将二太子介绍给李大算是完成任务,就拉起李三郎往一边嘀咕。道:“三郎。你这是怎么地里能长出盐来?”做惯了老板的屠子哥对这盐利可是知之甚详。盐场出来一斗不过几文钱,官府要加价一百文卖出,再转几道手吃到嘴里,一斗卖个几百文的比比皆是,那真是暴利中的暴利,卖酒跟这一比就是个弟弟。

    黄巢那厮,不就是盐贩子起家么。

    但是,二哥听过煮盐、井盐、池盐,就是没听过田里能长盐呐。

    李三郎道:“跟沿海那些盐场差不多。海水有盐,那些盐场是悬釜煮水,水干得盐。我是把海水拿太阳晒,晒干了得盐。只需在滩涂开辟盐田若干,灌水来晒,不用伐薪,多快好省。”

    二哥哪里信他,道:“日头晒盐,此等好事,我怎没听说有谁这般干过。”千百年来,海边盐场是煮盐,井盐也是将地下的卤水打上来煮干,内地的盐池最便宜,盐直接干在滩涂,动手挖就是了,所以像河中盐池最是暴利。为了盐池,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不惜跟朝廷还干了一架。至于说用太阳晒盐,听都没听过。

    李三郎卖个关子,道:“直接晒当然不成,那这里是有些门道。”

    二哥看他不说,只道这是机密,也就不问。“那一亩田能出多少?”

    李三郎掐指一算,道:“十几日晒一期,一亩一期出盐三四千斤吧,一年按十期算,有三四万斤。这边天寒,一年只能晒个十期左右,阴雨天也不成。”二哥赶紧掰着指头计算,道:“一亩田有这许多,晒个百亩,一岁便三四万石。按官价一石至少一贯利,这是三四万贯啦。若有千亩万亩,得是几多钱?多少兵养不得。好买卖呀。”

    “不能这么算。”李三郎笑道,“晒那么多卖谁去,又不能当饭吃。各镇盐各镇卖,往外镇那是虎口夺食,不好做地。卢龙区区二百万口,一岁只卖得十数万石。便是镇内也不能买咱的,幽州不得急眼,刘窟头还指着盐利养兵呢。我想,能在草原卖些,镇内卖些,就差不多了。外镇么有人买就卖。一岁能有几千数万贯也成啊,苍蝇再小也是肉嘛。据说塞外亦有盐池,卖得多少不好说呢。”

    二哥心思一转,道:“你看,这事儿找俺啊。魏博没得盐场,都是从镇外买,有些便是从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